光之隧道 Tunnel of Light |清津峽溪谷隧道裡的小故事
Tunnel of Light 清津峽溪谷隧道
⟝ 日本 ⟞
陌生的學生 v.s 友善的時刻
這次在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最後一個造訪的作品是「光之隧道」,也是眾多遊客的打卡景點「清津峽隧道」。清津峽隧道內設計了三處觀景台,透過巧妙設計的洞口框住峽谷風光,美得令人讚嘆。
常常在宣傳品上面看到的,就是清津峽隧道終點「光之洞穴」,在內部牆面使用不銹鋼,加上洞穴中的水池交織出的反射效果將外界的綠意與碧水完整映入眼簾。想要拍出美照,在這裡需要由另一個人幫忙從遠處拍攝才能整體入鏡。
當我流連忘返於這空間時,某個瞬間人潮淨空,於是我又帶著手機上去洞口環繞一圈,下來時,剛好遇見一批學生們進場。
正打算離開時,有位戴著草帽格外chill有型的學生主動提出為我拍照,
我卻誤會了他的意思:「要我幫你拍嗎?」
他澄清:「不是,我幫妳拍」
雞同鴨講了一番,確認他是真的要幫我拍照時,又胡思亂想著:「他會不會拍完後跟我要錢?」
這位學生耐心地向我介紹隧道的背景,提到這是中國建築師馬岩松 (MAD Architects創辦人) 的作品,並且說道他已經來過幾次,所以他今天負責幫朋友們拍照。
但隨著越來越多遊客湧入,等待時間越來越長,我開始對這位學生感到不好意思,於是我們決定放棄拍照,他則匆忙離開說要去找朋友們,看來是真的佔用了他太多的時間了…(好抱歉)
當下,我實在是太多複雜的情緒,一下子懷疑他的用意,一下子又很不好意思讓他陪我一起等待。可惜,在隧道裡的網路訊號並不好,所以我們無法交換彼此的聯絡訊息,如果當時拍成功了,我們會不會就能保持聯絡呢?
至今,每次看到照片,我心頭懷著滿滿的感謝及遺憾,很想念這個陌生人給予的友善時刻!
故事,還沒結束….
興奮的老婆婆們 v.s 興奮的分享
準備離開時,回程路上我再次進入每個觀景台看最後一眼,這次,在觀景台「隱形泡泡」,遇見一組老婆婆們,其中還有一位坐著輪椅,看來像是一群朋友出遊
在「隱形泡泡」中,設置了像外星艙般的結構反射了隧道的輪廓和周圍環境,並且作為廁所使用,面向峽谷的牆面是透明的,這面外牆覆蓋了一層金屬薄膜,只能從內部向外看。這個廁所不僅能使用,還能挑戰了每個旅人的勇氣!(不敢使用也好,廁所真的乾淨無比)
當這群老婆婆看見我正要往「隱形泡泡」走時,他們興奮地告訴我:「你一定要進去廁所看看」,你一言我一語,他們神秘的笑成一團,熱情地推薦著。
這個廁所設計我早有耳聞,更別說剛剛我已經進去一輪XD,只是透過老婆婆興奮的神情,我再度被注入了一股暖流。這份熱切跟我分享的心情、他們的笑容,成為我這趟旅程久久無法忘懷的畫面之一(雖然我早已忘記每個人的臉)
旅行的收穫:一份美好的人際連結
在光之隧道受到的照顧,遠遠超越了光之隧道作品本身帶給我的驚喜。這跟以往去了熱門景點的情境截然不同。這麼美的風景之下,我更美好的記憶是人!
這正是我在藝術祭旅行當中,著迷的另一個環節。比起都市觀光,感受偏遠居民的純樸與熱情,還能偶然遇見志趣相投的旅人,不時互相幫助、貼心禮讓。這種純粹的人際互動,讓我一次又一次忍不住沈迷於藝術祭這種旅遊形式。
購買光之隧道門票
持有作品觀賞護照的人士(一張) :大人:500日元,兒童350日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