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町交通
|

藝術祭到底是什麼?

Art Festival

⟝ 日本 ⟞

Naoshima直島交通

一開始純粹只是仰慕安藤忠雄的建築而造訪直島,去了以後發現了新大陸,受到與眾不同的環境刺激,並且發現自己很喜歡這樣的氛圍,進而參加了瀨戶內海的藝術祭

藝術祭期間,與平日模樣非常不一樣。瀨戶內的整體視覺識別做得很完善,地圖說明、旗幟標示、小蝦隊志工人員樣樣都很到位,也讓整體跳島看展的流暢度順利很多,削減了不少來回跳島的不安


真正開始認真了解藝術祭才發現,原來藝術祭是一種地方創生的表現手法,主要目的是不要讓小島沒落,避免老人與外界少了連結。為了活絡這些小島,才使用藝術祭方式促進外界的人與當地人交流互動

藝術祭定位不僅止於美術館裡,而是擴大為區域性,串連區域裡的各鄉鎮,把涵括的區域單位擴大,原本一二小時的藝術展成為了三四天的藝術展,延伸成為了我們的藝術祭旅行。


又因為這些區域並不是非常方便抵達,於是又有人稱這為”不便藝術運動“(Inconvenient Art Movement)

這些設展的地點在山裡、在離島、或偏僻的鄉村,身處於一些不易到達的地點,使得觀賞藝術成為一種體力和毅力的考驗。

以「朝聖之旅」概念,讓旅人更深刻地體會到藝術和自然的結合,並在過程中與作品建立更深層次的聯繫。不僅僅只是觀賞一件作品,而是體驗藝術家們創造的環境。

不高效且讓人流汗的藝術展覽才是有魅力的

北川富朗

藝術祭的重要推手:北川富朗

從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開始,便以「想看見守護家鄉的爺爺奶奶的笑容」為理念

結合當地企業家,說服政府單位,招募志工隊,到處遊說國際藝術家紛紛加入這個行列,很快這便不是一次性的展出而已。更多知名藝術家到當地也開始駐村,開始體驗當地,把自己在當地的想法展現出來,慢慢修正展出模式,開始以不破壞當地樣貌的做法展現,融合於當地的藝術品,漸漸擄獲居民的心,也讓更多居民跳出來參與維護、介紹作品

Naoshima直島交通
  •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_大前輩
  •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
  • 北阿爾卑斯國際藝術祭
  • 奧能登國際藝術祭

台灣也有藝術季

  • 屏東落山風藝術季
  • 馬祖國際藝術

就我個人而言,不管是地方創生或是藝術旅行,藝術祭這方法非常成功!畢竟我都著迷了嘛(大笑)

藝術祭成功結合地方創生,不僅吸引了前往而來的旅人,也讓居民感受到心意,從被動角色轉向主動角色,無論是在看守展場,或是解說引導,連發生天災破壞作品時,居民也主動提出幫忙維修。熱烈參與活動,與旅人產生良好互動,也為這些沒落的地方振興了經濟,方方面面都是雙贏的局面。

如今藝術祭發展越來越為成熟,小島居民已不再孤單生活,也不再抗拒展覽,世界與小島居民已順利達成的交流
偏鄉再也不是落後荒無的地方,而是另一處新時代桃花源!

Similar Posts